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研师训 >> 教师培训 >> 正文

【明德讲堂·第一期】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: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

创建时间:  2016-03-25  作者:     浏览次数:

2016年3月25日,原上大附中副校长、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来到上大附中,为全体教师做了题为《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》的专题讲座。



张治:原上大附中副校长,上海市特级教师,美国East-West Center访问学者,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、华东师大特聘教授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,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、复旦大学高教所硕士生特聘导师。

曾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《生命科学》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高中《生命科学》教材、教参编写,参加国家基础教育《研究型课程资料包》教材的编写,八次参加高考命题工作。

在电教馆工作期间主持了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管理、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开发和管理、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系统的开发与管理、上海市基础教育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、上海市研究性学习教育专家系统的开发建设等8项大型项目。

为什么需要信息化促变教育?

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:人类社会——计算机——物理世界三元融合,使信息服务进入了普惠计算时代,手握一个智能终端,随时随地都可获得一个所想要的解决方案,就此,一个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开始了。

大数据成为时代的最宝贵矿产。来自政府、雇人单位、教育机构、教师、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将因大数据的出现而发生改变。

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,将剥夺学生的未来。

互联网+教育的关键趋势和核心转变是什么?

“技术”走出了附属或辅助的“角色”,第一次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台,推动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,这样的变革将撼动着长久以来的学校体系,将有可能颠覆着学校原本的形态,从而带来教育最根本的结构性改变。

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,利用信息化为孩子创造更个性的充分学习。

信息化技术如何助推教育转型?

学校经历社会变迁,从“农耕文明”的知识短缺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教育是传道,学习是求学的时代,发展为“工业文明”时代的适应时代的劳动者需求、知识爆炸式增长、教学走向大众化,一直到“后工业时代”、“后现代主义”具有海量的信息知识,信息变得对称,以个性和创新为时代标志,学习不再成为生存需要、动机鸿沟显现,学校概念越发模糊化,角色边界不清,跨界成为新常态。

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,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,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,改变了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,改变了学习的系统生态。

学校转型与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有哪些?

围绕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,信息素养、思维素养、人文素养、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等9个核心素养构成体系,用来指导教师教学、规范评价和引领改革,要可教可学,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意义,立足本国,面向未来。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,培养利用互联网资源自学能力,善于用技术去体验和创造,具备道德认同和同理心。

科教兴国”不只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科学的、有效的、实实在在的行动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以教育信息化,为创造孩子幸福人生提供无限可能……


“明德讲堂”,取名于上大附中校训“明德·致远”。“明德”二字取自《大学》首句,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(新)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学校举办明德讲堂,定期邀请市、区教育教学专家及教育领域之外的社会学家、各行各业的精英来校为教师进行讲座培训,是教师培养的实践内容之一。特别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,随着社会对于创新的不断追求,学校与教师必须与时俱进,才能赶上时代的浪潮。上大附中将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,搭建教师发展舞台,时刻关注、内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,形成一支个性鲜明、有一技之长、师德高尚、气质儒雅、业务有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。

上海市电教馆馆长张治的《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》,是明德讲堂的第一讲。小编将部分核心内容摘录后与您分享,今后也将继续和您在上大附中明德讲堂中一起学习,共同进步。

上一条:【明德讲堂·第二期】市委党校陈方刘: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

版权所有 ©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
Copyright ©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, All Rights Reserved.
沪ICP备09014157   沪教Y6-20140001
Baidu
map